大咖名片:
李健强 浙江省肿瘤医院食管(纵隔)外科副主任医师
日前,李健强接诊了一位男性食管癌晚期患者,平时每日三餐不离高度白酒,最终因吞咽困难就诊时,癌细胞已在食道内肆虐。“像这样的患者并非个例,临床上,大约80%的男性食管癌患者都有长期大量饮用烈酒的习惯。”李健强说。
“一些看似平常的日常习惯,老百姓一般不太会重视,但日积月累就可能对食管内膜造成伤害。”李健强介绍,如果能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局限于粘膜层的食管癌,治愈率可高达99%。
食管癌发现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要注意身体发出的早期信号
“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约3%-6%。”李健强介绍,这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的进步都有关,但还有些食管癌的“隐形刺客”需要特别当心。
首当其冲的是酒精,李健强特别强调了酒精对食管的破坏力:“烈酒像腐蚀剂,直接灼伤食管黏膜反复损伤后,导致癌变。甚至手术麻醉时,长期酗酒的患者常常需要加大麻醉剂量。”
肥胖也是食管癌的“帮凶”。 “胃容量增大会持续冲击贲门,就是食管与胃的连接口,导致胃酸反流。这种‘静默反流’常在不知不觉中损伤食管。肥胖者患食管癌风险比常人高30%-50%。” 李健强说,此外,65℃以上的热食会直接烫伤食管黏膜,食物最好要晾到40℃以下再食用,手背试温不烫即可。
“可惜的是,有约70%的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治愈率大大下降。”李健强解释,首先,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与其他常见小毛病混淆。如轻微的吞咽不畅感可能被当作咽炎,胸骨后有点不舒服可能被认为是消化不良。其次,食管癌有时会发生“跳跃性生长”,即原发肿瘤可能还不大,但癌细胞已经沿着食管壁下的淋巴管悄悄扩散到其他部位甚至淋巴结。
“等到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吃不下东西时才就诊,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李健强提醒,患者要特别留意身体发出的早期信号——吃东西时,感觉下咽缓慢或有滞留感;胸骨后面有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嗓子经常发干发紧,想清嗓子;没有刻意减肥体重,却明显下降等。“都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做个胃镜看看。”
胃镜是早筛的金标准,
传统的大开胸手术已基本被取代
“我院有数据显示,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达到77%。如果是非常浅表的早期癌,通过内镜微创手术切除,五年生存率更是高达99%,几乎等同于治愈。”李健强表示,面对食管癌,早发现至关重要。
李健强介绍,在筛查方面,目前高清内镜配合染色技术,能帮助医生更敏锐地发现食管内膜微小的异常变化,同时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也展现出良好前景。
“我院已经在胃癌筛查中应用了CT联合AI技术进行初筛,效果好的话,相信这项技术很快也能用于食管癌筛查。”李健强强调,CT检查主要看食管外壁的情况和与周围器官的关系,而胃镜检查才是发现食管内膜病变最直接、可靠的手段,它能直接观察食管内层粘膜,同时还可以对可疑组织进行活检化验,是诊断食管癌的金标准。
在治疗领域,技术的进步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体验。对于一些食管癌早期患者,或者因为曾经做过胸腔手术、肺功能不好而无法承受传统开胸手术的患者,现在还有了更先进的“免开胸”食管癌根治手术,即充气纵隔镜食管癌根治术。“整个过程不需要打开胸腔,大大降低了手术对身体的创伤。”李健强介绍,目前,浙江省肿瘤医院常规的食管癌微创手术占比已超过95%,传统的大开胸手术已基本被取代。
“检查出食管癌患者一定要注意,治疗不要拖!”李健强说,有位患者在早期就查出了食管癌,但他选择只喝中药。拖了四五个月后,他的症状明显加重,几乎吃不下任何东西才来医院。幸运的是,检查后发现肿瘤还没扩散,最终通过手术解决了问题。“有很多类似的患者,拖到肿瘤广泛转移,就真的失去根治机会了。”
术后的康复,也需要科学对待。李健强指出,手术后长期只吃流质食物反而不好。这样不仅达不到恢复正常饮食的目的,还可能导致手术吻合口变窄,影响以后进食。正确的做法是循序渐进:从流食开始,逐步过渡到半流食,如粥、糊糊等,最后恢复到吃普通饭菜。
大咖辟谣:
谣言1:喝烈酒可以杀灭食管细菌,预防食管癌。
李健强:烈性酒不仅无法杀菌,反而会直接损伤食管黏膜,导致充血、水肿、糜烂。长期大量饮用会引发反复损伤与修复,增加细胞癌变风险,最终可能诱发食管癌。因此,应严格限制烈酒摄入,提倡适量饮酒或不饮酒。
谣言2:做胃镜太痛苦了,做个CT就能查出食管癌。
李健强:此观点不科学。胃镜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层,即食管癌的主要起源部位,并能进行活检确诊早期病变;而CT仅能评估食管外壁及周围组织关系。两者目标不同且不可互相替代。食管癌诊断需结合胃镜与CT,胃镜对早期筛查至关重要。
谣言3:钡餐检查正常就能排除食管癌。
李健强:错误。钡餐主要通过X线观察食管轮廓和蠕动,对早期黏膜病变敏感性低,且无法区分肿瘤性质,如癌变、炎症或溃疡等,也不能进行活检。它仅能发现较大肿瘤,漏诊率高。明确诊断得靠胃镜及病理检查。
谣言4:患者食管癌手术后吃流食越久,对恢复越有好处。
李健强:此观点对患者无益。术后长期流食会阻碍进食功能恢复,违背重建患者正常饮食的手术目的。而且缺乏固体食物扩张吻合口,易导致吻合口狭窄。正确做法是循序渐进:从流食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以锻炼食管功能并避免并发症。
谣言5:家里老人得食管癌,子女大概率会遗传。
李健强:遗传并非主因。食管癌是多因素疾病,主要与吸烟、饮酒、烫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遗传仅占极小部分。家族史仅提示遗传易感性,不代表必然发病。预防关键在改善饮食结构、避免高危因素,而非过度担忧遗传。
标题:食管癌的“隐形刺客”: 烈酒、肥胖与烫食
地址:http://www.jt3b.com/jhjj/45225.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