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叶佳裕

大咖名片:

朱大鹏 浙江省肿瘤医院综合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其早期发现与精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一根柔软的内窥镜,从口腔深入气管,如同一枚“生命探针”,在肺癌的早筛、诊断乃至中晚期治疗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朱大鹏表示,气管镜技术不仅是发现肺癌早期病变的“火眼金睛”,更是现代肺癌多学科诊疗中的“桥梁工具”。

早期肺癌的“侦察兵”

这些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

“很多人体检发现肺结节后会紧张,但其实大多数肺结节是良性的。”朱大鹏说,特别是小于8毫米的小结节,恶性概率通常不到10%,这时候贸然手术反而可能过度治疗。气管镜就像一位深入敌后的“侦察兵”,能直接进入气道,查看黏膜的早期变化,还可以取出一小块组织做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很多人好奇,做完CT检查后为什么还要做气管镜?朱大鹏打了个比方:CT就像广角相机,能发现哪里有问题,但看不清具体是什么;而气管镜就像高清显微镜,能分辨是癌症、结核,还是普通炎症。尤其对长在肺中央区域的肿块,由于周围血管丰富,CT下肺穿刺风险大,气管镜成了获取诊断样本最安全的方式。

现在的气管镜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朱大鹏介绍,如今的导航气管镜就像汽车导航一样,能精准引导医生到达肺部的偏远角落;荧光和窄谱成像技术则让早期病变无处遁形,好像给了医生一双“火眼金睛”。

但老百姓常把气管镜与胃镜、肠镜类比,认为检查过程非常痛苦。朱大鹏澄清,现在广泛使用的“无痛气管镜”可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患者就像睡了一觉,醒来时检查已经完成。即便是局麻,在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多数人也能耐受。

哪些人应该主动做气管镜?朱大鹏建议,长期吸烟者、有家族肺癌史,或有慢性肺疾病的高危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每年定期进行胸部低剂量CT检查,若发现可疑病变,特别是属中央型位置,就需要进一步做气管镜明确。CT正常的高危人群,特别是45岁以上,建议做荧光支气管镜筛查,它能够发现早期的支气管黏膜病变。

他还强调,气管镜的安全性已大幅提升。“术前我们会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凝血状况等,操作中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术后也有专业团队观察护理,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肺癌治疗的“多面手”

气管镜是精准用药的前提

除了早诊早筛,气管镜在肺癌中晚期的治疗上还是“多面手”。

临床上,曾有患者被肺部肿瘤堵塞大气道出现呼吸困难,朱大鹏通过气管镜放置支架解决了问题。“这个时候,气管镜就像隧道工程队,为患者重新撑起呼吸通道。”朱大鹏补充,还有的患者通过镜下冷冻消融或热消融,直接摧毁肿瘤,快速缓解梗阻。

在肺癌新辅助治疗的过程中,气管镜还能动态评估肺癌治疗效果。朱大鹏介绍:“如通过超声支气管镜穿刺淋巴结,明确其是否还有癌细胞残留,从而决定患者是否可以手术,或继续接受药物治疗。它像一个实时反馈系统,帮助我们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当患者在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气管镜可以再次取样,通过基因检测探索新的突变靶点,为后续治疗指明方向。肺癌治疗已进入‘精准时代’,气管镜取的组织质量高、信息全,是实现精准用药的前提。”朱大鹏说。

在局部治疗方面,气管镜下也能开展光动力治疗、激光治疗等先进技术。朱大鹏介绍,光动力治疗尤其适用于早期黏膜癌变,激光治疗则能快速气化局部肿瘤,实现微创、高效的治疗效果。

“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中,气管镜更是胸外科、放疗科、病理科之间协作的‘纽带’。如术前评估手术可行性、术后检查吻合口是否漏气、放置支架封堵瘘口等,都离不开它。”尽管气管镜技术日益成熟,朱大鹏仍呼吁公众提高对肺癌早筛的意识:“技术再好,不如早发现。尤其是长期吸烟、有家族史的人群,主动筛查、及时就诊,才是对自己最好的负责。”

大咖辟谣:

谣言一:做气管镜很痛苦,就像动了次大刀。

朱大鹏:气管镜检查分为无痛和局麻两种方式。无痛气管镜使用镇静药物,患者在检查中无意识、无痛苦;局麻气管镜在术前、术中应用麻药,患者保持清醒,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也可做到全程无痛,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接受。

谣言二:做气管镜后很容易产生并发症。

朱大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常见如少量出血、低氧血症或感染等。为预防并发症,术前会详细评估患者病史、心肺功能、过敏史等,并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密观察护理,即使发生并发症也有专业团队能及时处理。

谣言三:气管镜会刺激肿瘤,导致转移。

朱大鹏:气管镜检查不会导致肿瘤转移。活检过程中可能出现少量出血,但不会引起肿瘤扩散。气管镜检查对肿瘤诊断的明确和后续治疗至关重要。

谣言四:CT发现肺结节后可以直接做手术,再做气管镜是多此一举。

朱大鹏:气管镜检查可对疑似恶性结节进行病理诊断,明确类型,如非小细胞癌可考虑手术,小细胞癌则以放化疗为主。此外,还可诊断特殊感染如结核、真菌等,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并能发现CT难以显示的早期黏膜病变。

谣言五:肿瘤晚期做气管镜没意义,只会多增加痛苦。

朱大鹏:晚期肿瘤患者仍可做气管镜,如出现耐药需重新取组织检测寻找新靶点,或出现气管狭窄、瘘等严重症状,需镜下放置支架或切除肿物以改善症状,具有重要治疗价值。 但是否做气管镜,应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

标题:深入肺腑的“侦察兵” 气管镜如何成为抗癌“多面手”?

地址:http://www.jt3b.com/jhjj/45292.html

心灵鸡汤: